# 加密世界的多面性:开发者、信徒与投机者加密货币虽然在外界看来充满争议,但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新领域。它基于开源软件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有望打破传统金融和科技巨头的垄断。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加密货币充满了骗局?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对其充满好奇?本文将通过"加密行业同心圆"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加密世界的多元化生态。## 加密同心圆模型这个模型将加密行业简化为四个同心圆:核心开发者位于最中心,外围是普通大众,中间则是加密信徒和投机者。## 核心开发者处于最核心位置的是那些真正理解加密技术本质的开发者和思想家。他们深刻洞察当前世界的问题,以及密码学和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技术对未来的深远影响,而非短期利益。这个圈子里有像中本聪这样的比特币创始人,他创造了比特币后选择隐退,因为他知道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不需要领导者。还有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他是密码学、哲学和密码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致力于构建促进全球福祉的公共产品和社会系统。尽管身价不菲,Vitalik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只带一个背包到处旅行。核心开发者的工作往往吃力不讨好。他们在构建开源软件,为世界创造巨大价值,却很少获得与之相称的回报。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核心开发团队一直在努力改进协议,定期公开讨论未来发展方向。这些人投身加密事业是因为他们相信其使命,看到了更美好的未来,并为之不懈努力。他们是加密世界的纯粹主义者,用远见和领导力吸引着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 加密信徒 第二层是加密信徒。他们深信核心开发者描绘的愿景,并在其构建的基础设施之上进行创新。这个圈子不仅包括普通用户,还有应用开发者、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成员和创业公司等。他们围绕底层协议开发互联互通的产品和服务。以太坊就是这样一个基础协议,许多应用都建立在其之上,如Uniswap、Aave等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各种DAO组织也在以太坊生态中涌现。同时还有许多公司,如风投基金、媒体机构等,都围绕以太坊展开业务。这些加密信徒是新世界的"定居者",而非短期"游客"。他们正在这片新大陆上构建基础设施,测试新产品,逐步实现资产的去中心化管理,并建立全新的数字身份。他们正在用开源软件和开放精神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元宇宙。这个圈子里有像Rune Christensen这样的先行者,他看到了去中心化美元的需求并创立了MakerDAO,现在已有数十亿DAI稳定币在流通。还有Hayden Adams,他在以太坊基金会1万美元资助下独立开发了Uniswap,为用户提供了自由开放的资产交换系统。来自阿根廷的Cami Russo亲身经历了本国货币的恶性通胀,看到了加密货币的实际需求。她创办了The Defiant媒体,致力于传播加密知识。Anthony Sassano则每天制作视频,向全世界介绍以太坊生态的最新进展。这些加密信徒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他们帮助向外界展示这个行业的进步,因为核心开发者往往专注于技术本身而疏于宣传。加密社区之所以蓬勃发展,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加密技术能创造一个更美好、更自由的世界,是人类进步的必经之路。然而,这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加密世界,对很多外界人士来说是难以理解的。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投机分子的存在,模糊了加密行业的本质。## 加密投机者在加密信徒和外界之间,存在着一层障碍——那些投机分子。他们的存在使得外界难以听到来自加密行业真正先驱者的声音。这些投机者擅长自我营销,塑造宏大形象。他们采用两极分化的策略,这在政治领域已被证明非常有效。他们并不愚蠢,知道加密前沿蕴藏着巨大财富,而他们的目的就是攫取这些财富。正是这些投机者导致了加密行业的负面形象。他们比普通从业者更高调、更夸张。他们推销自己而非技术本身。他们通常不关心所构建技术的本质,只在乎能从中获利多少,哪怕这种方式并不可持续或有悖道德。他们故意设计一些恶意产品,专门诱骗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新手。他们创建付费社群,声称分享内幕消息,实际上却是诱导他人接盘。他们开发看似复杂的去中心化金融项目,本质上不过是将钱从用户口袋转移到自己腰包里的骗局。多数投机者出现在牛市,复制当下热门概念。2017年他们炒作ICO,2021年则是制作粗制滥造的NFT项目。他们敏锐地察觉每一个可以牟利的机会,然后蜂拥而至。这些人往往有一些共同特征:- 自负的性格,夸夸其谈,有时甚至咄咄逼人。- 拥有一个规模不大但极其活跃、狂热的追随者群体,形成某种个人崇拜。这些追随者不断重复无意义的口号,说着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向他人兜售代币。他们压制任何异议,是现代社交媒体中典型的人机结合体。- 推出一些表面光鲜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加密产品,最终难逃崩溃的命运。一些典型案例:Alex Mashinsky创立并运营了Celsius,一家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托管借贷服务。这本质上就是一家银行业务,但他打着去中心化金融的旗号,声称要颠覆传统银行。实际上他建立了一家银行,拿着客户存款进行高风险投机交易。Daniele Sesta创立了Wonderland生态系统。他在网上到处都有一群忠实的支持者跟随。当人们意识到其所谓的"算法稳定币"不过是一个庞氏骗局时,Wonderland最终崩塌了。Do Kwon是Terra项目古怪而好斗的创始人。Terra的崩溃导致500亿美元资产化为乌有,是加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损失事件之一。事后看来,Terra生态系统更像是一个巨型庞氏骗局。Do Kwon在Twitter上咄咄逼人的言论更是助长了狂热氛围。## 我们必须与投机者共存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否定的。我们无法直接阻止投机者的存在。当我们坚持去中心化价值高于一切时,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普惠性是加密的核心价值之一,不能被牺牲。就像互联网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无需许可地使用加密技术,它是货币和金融领域的公共基础设施。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个基础设施会变得越来越有用。 不幸的是,这种无需许可的特性也意味着很难阻止投机者的骗局。去中心化的金融创新让普通人摆脱了传统银行的束缚,但也意味着难以阻止一些人用不道德的方式牟利。虽然我们无法直接阻止他们,但我们不必与他们共处。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对抗他们。作为一个行业,我们确实需要在投机者之前更好地接触大众。与那些靠夸大其词进行营销的做法相比,解释加密的本质确实更具挑战性。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原理,比单纯听信一些有魅力的人推销他们的代币要困难得多。好在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有了基本的互联网常识,知道如何远离网络垃圾和病毒。终有一天,人们也会对加密领域的陷阱产生同样的免疫力。
加密世界多维透视:核心开发、信徒与投机者的角色解析
加密世界的多面性:开发者、信徒与投机者
加密货币虽然在外界看来充满争议,但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新领域。它基于开源软件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有望打破传统金融和科技巨头的垄断。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加密货币充满了骗局?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对其充满好奇?本文将通过"加密行业同心圆"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加密世界的多元化生态。
加密同心圆模型
这个模型将加密行业简化为四个同心圆:
核心开发者位于最中心,外围是普通大众,中间则是加密信徒和投机者。
核心开发者
处于最核心位置的是那些真正理解加密技术本质的开发者和思想家。他们深刻洞察当前世界的问题,以及密码学和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技术对未来的深远影响,而非短期利益。
这个圈子里有像中本聪这样的比特币创始人,他创造了比特币后选择隐退,因为他知道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不需要领导者。还有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他是密码学、哲学和密码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致力于构建促进全球福祉的公共产品和社会系统。尽管身价不菲,Vitalik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只带一个背包到处旅行。
核心开发者的工作往往吃力不讨好。他们在构建开源软件,为世界创造巨大价值,却很少获得与之相称的回报。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核心开发团队一直在努力改进协议,定期公开讨论未来发展方向。
这些人投身加密事业是因为他们相信其使命,看到了更美好的未来,并为之不懈努力。他们是加密世界的纯粹主义者,用远见和领导力吸引着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
加密信徒
第二层是加密信徒。他们深信核心开发者描绘的愿景,并在其构建的基础设施之上进行创新。
这个圈子不仅包括普通用户,还有应用开发者、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成员和创业公司等。他们围绕底层协议开发互联互通的产品和服务。
以太坊就是这样一个基础协议,许多应用都建立在其之上,如Uniswap、Aave等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各种DAO组织也在以太坊生态中涌现。同时还有许多公司,如风投基金、媒体机构等,都围绕以太坊展开业务。
这些加密信徒是新世界的"定居者",而非短期"游客"。他们正在这片新大陆上构建基础设施,测试新产品,逐步实现资产的去中心化管理,并建立全新的数字身份。他们正在用开源软件和开放精神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元宇宙。
这个圈子里有像Rune Christensen这样的先行者,他看到了去中心化美元的需求并创立了MakerDAO,现在已有数十亿DAI稳定币在流通。还有Hayden Adams,他在以太坊基金会1万美元资助下独立开发了Uniswap,为用户提供了自由开放的资产交换系统。
来自阿根廷的Cami Russo亲身经历了本国货币的恶性通胀,看到了加密货币的实际需求。她创办了The Defiant媒体,致力于传播加密知识。Anthony Sassano则每天制作视频,向全世界介绍以太坊生态的最新进展。
这些加密信徒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他们帮助向外界展示这个行业的进步,因为核心开发者往往专注于技术本身而疏于宣传。加密社区之所以蓬勃发展,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加密技术能创造一个更美好、更自由的世界,是人类进步的必经之路。
然而,这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加密世界,对很多外界人士来说是难以理解的。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投机分子的存在,模糊了加密行业的本质。
加密投机者
在加密信徒和外界之间,存在着一层障碍——那些投机分子。他们的存在使得外界难以听到来自加密行业真正先驱者的声音。
这些投机者擅长自我营销,塑造宏大形象。他们采用两极分化的策略,这在政治领域已被证明非常有效。他们并不愚蠢,知道加密前沿蕴藏着巨大财富,而他们的目的就是攫取这些财富。
正是这些投机者导致了加密行业的负面形象。他们比普通从业者更高调、更夸张。他们推销自己而非技术本身。他们通常不关心所构建技术的本质,只在乎能从中获利多少,哪怕这种方式并不可持续或有悖道德。他们故意设计一些恶意产品,专门诱骗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新手。
他们创建付费社群,声称分享内幕消息,实际上却是诱导他人接盘。他们开发看似复杂的去中心化金融项目,本质上不过是将钱从用户口袋转移到自己腰包里的骗局。
多数投机者出现在牛市,复制当下热门概念。2017年他们炒作ICO,2021年则是制作粗制滥造的NFT项目。他们敏锐地察觉每一个可以牟利的机会,然后蜂拥而至。
这些人往往有一些共同特征:
一些典型案例:
Alex Mashinsky创立并运营了Celsius,一家中心化的加密资产托管借贷服务。这本质上就是一家银行业务,但他打着去中心化金融的旗号,声称要颠覆传统银行。实际上他建立了一家银行,拿着客户存款进行高风险投机交易。
Daniele Sesta创立了Wonderland生态系统。他在网上到处都有一群忠实的支持者跟随。当人们意识到其所谓的"算法稳定币"不过是一个庞氏骗局时,Wonderland最终崩塌了。
Do Kwon是Terra项目古怪而好斗的创始人。Terra的崩溃导致500亿美元资产化为乌有,是加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损失事件之一。事后看来,Terra生态系统更像是一个巨型庞氏骗局。Do Kwon在Twitter上咄咄逼人的言论更是助长了狂热氛围。
我们必须与投机者共存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否定的。
我们无法直接阻止投机者的存在。当我们坚持去中心化价值高于一切时,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普惠性是加密的核心价值之一,不能被牺牲。就像互联网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无需许可地使用加密技术,它是货币和金融领域的公共基础设施。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个基础设施会变得越来越有用。
不幸的是,这种无需许可的特性也意味着很难阻止投机者的骗局。去中心化的金融创新让普通人摆脱了传统银行的束缚,但也意味着难以阻止一些人用不道德的方式牟利。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阻止他们,但我们不必与他们共处。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对抗他们。作为一个行业,我们确实需要在投机者之前更好地接触大众。与那些靠夸大其词进行营销的做法相比,解释加密的本质确实更具挑战性。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原理,比单纯听信一些有魅力的人推销他们的代币要困难得多。
好在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有了基本的互联网常识,知道如何远离网络垃圾和病毒。终有一天,人们也会对加密领域的陷阱产生同样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