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Manta 究竟不只是 L2?」Manta 創辦人大談專案發展,或成 Solana 與以太坊橋樑
Manta Network 共同創辦人 Victor Ji 近日在推特上以「Manta 究竟是什麼?不只是 L2」為題,大談專案創業契機,以及個人在 DevCon 後的心得。對於 Manta 的特點,Victor Ji 除了給出 Manta 的核心在於不斷蛻變的答案以外。他也用實際案例說明 Manta 與其他 L2 相比有多不一樣。
從波卡公鏈走向首個模組化 ETH L2
首先 Victor 提及 Manta 的創業契機,2020 年時他住在哈佛附近,當時是 DeFi Summer,而他正投入於加密研究並嘗試各種收益策略。那時他偶然聽到了一首名為 Manta 的歌曲,瞬間便決定這將是他創業的專案名稱。筆者補充:另一位共同創辦人 Kenny Li 是 Gary Gensler 在麻省理工任教時的學生。
而過去四年,Manta 已經走過四大階段,從 Polkadot 時代到 Ethereum Layer 2,接觸 Celestia 成為首個模組化區塊鏈,到如今推動 Gas Gain 等創新。筆者補充: Gas Gain 是公鏈反向獎勵那些活躍使用網路丶付出 gas fee 的用戶。
Manta Network 分成 EVM 系統的 zk Layer 2 Manta Pacific 及部署在 Polkadot 上的 zk Layer 1 Manta Atlantic,而 gas gain 就是將 Manta Pacific 的 Gas 利潤 50% 轉換為$ MANTA 並由該計畫積分最高的前 400 名用戶分享。
DevCon 騎摩托車時得到答案:Manta 的核心在於不斷蛻變
接著他談論到究竟什麼是 Manta?他說:「過去兩周,尤其是在 DevCon 期間,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隨著超過 200 個新的 Layer 2 解決方案湧現,我反思了 Manta 的與眾不同之處。上周,我在 Twitter 提出了這個問題,社群給予了許多深刻的回應。而真正的答案,則在 DevCon 騎摩托車時清晰浮現:Manta 的核心在於不斷蛻變。」
這特點可以體現在 Manta 的社群經營上,從 Manta 問世開始,就以鏈上用戶與社群為優先,尤其是非英語地區的那些新興市場用戶。在印尼、越南、印度、土耳其、南韓、俄羅斯和中國等地建立了活躍的社群,最近又新增了泰國社群。這種策略成功吸引了許多非 Web3 用戶。這樣的策略讓 Manta 在印尼發布的某些產品吸引超過 1000 萬訪問量。
團隊來自 15 國家,社群驅動的行銷團隊
Victor Ji 在哈佛攻讀公共行政與國際發展,一直尋求如何用區塊鏈改善生活並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問題。他也是美國註冊會計師,哈佛貝爾弗中心智庫研究員。Manta 團隊由超過 15 個國家的成員組成,是一個高度多樣化且去中心化的組織。也建立了類似 Solana Superteam 的社群驅動行銷團隊,但更貼近開發與知識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當 Arbitrum 和 Optimism 在美國發展、zkSync 在歐洲、Scroll 在香港時,Victor Ji 則身處東南亞,支持學生創業並參與 Web3 教育倡議。為以太坊和更廣泛的 Web3 生態系統帶來了新用戶。他表示正因為該團隊的組成多樣性,該專案才能在發展中國家大放異彩。
將推 BTC 與 Manta 再質押,創辦人透露 Manta 走向 Solana 與以太坊的橋樑?
而談到技術方面,Manta 從未將自己侷限於單一的 zk 技術。他們的策略是不斷與其他基礎建設合作,為開發者與用戶提供更好的平台。這樣專注於新興技術,且適應力極強的行動正對應 Manta 是不斷蛻變的精神。
Victor Ji 提到早在 2020 年,他們就在 Polkadot 上構建了 zk 技術堆棧,比以太坊的 zk Layer 2 發展領先兩年。到了 2023年,Manta 轉向以太坊 Layer 2,成為首批使用 Celestia 作為數據可用性(DA)rollup 的專案之一。近來的創新則是如 MultiDA、CeDeFi 和 Gas Gain 等。
未來將推出 BTC 與 Manta 再質押資產,利用這些資產提升 Manta 的經濟安全性,將提款時間從三天縮短至不到一小時。除了以太坊的 EVM,他們也計劃支援 Solana 的 SVM,結合兩個生態系統的優勢。筆者補充:從近來的趨勢來看,或許 Manta 會想像 Movement 連接 Move 與 Solidity 一樣,成為 Rust 及 Solidity 的橋樑?
最後 Victor Ji 仍信心喊話 Manta 雖然只有四年,但既年輕又成熟。他們有信心變得更強大,而不是又一個上市即巔峰的專案。許多以太坊項目過於專注基礎設施研究,忽略用戶。而 Manta 則是以用戶為中心,將新用戶帶入以太坊與 Web3,同時擁抱更廣泛 Web3 生態中的新興技術。
他也趁機調侃:「與 Polkadot 上那些三年規劃導致基礎建設過時的專案不同,Manta 專注於每季度推出用戶驅動產品的更新。這種敏捷方法確保我們始終走在最前端。我們的承諾始終不變:將新興市場的用戶帶入以太坊與 Web3,採用尖端技術,並持續不懈地發展。」
這篇文章 「Manta 究竟不只是 L2?」Manta 創辦人大談專案發展,或成 Solana 與以太坊橋樑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